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文苑 > 诗歌散文

诗歌:永久的回忆

时间:2011-11-25 04:12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2549次
一 穿过历史的云烟, 冲破岁月的藩篱, 我们一起走进往昔, 追寻年轻时的足迹 四十二年前的八月, 那是个火红的日子, 那是一场伟大的别离。 火红的太阳火红的脸, 火红的胸膛火红的旗。 火车站台上挤满了送行的人群, 扩音器里传来激昂的乐曲。 兵团战士整

      一

穿过历史的云烟,
冲破岁月的藩篱,
我们一起走进往昔,
追寻年轻时的足迹……

四十二年前的八月,
那是个火红的日子,
那是一场伟大的别离。
火红的太阳火红的脸,
火红的胸膛火红的旗。
火车站台上挤满了送行的人群,
扩音器里传来激昂的乐曲。
兵团战士整装待发,
    共和国历史上光辉的一页正要开启。

口号声、锣鼓声此起彼伏,
歌声、欢笑声划破云隙。
妈妈嘱咐儿子:要常给家里写信;
奶奶叮嘱孙女:千万注意身体;
妹妹告诉哥哥:
东北冷,你要多穿衣服,别让爸妈惦记;
老师鼓励学生:
知识就是力量,一定要努力学习。
虽然有泪水,
但没有苦涩和悲伤,
虽然有迷茫,
但没有人萌生退意。
虽然亲情难舍,
但没有懦弱和犹疑,
虽然有点儿狂热,
但没有人出于功利。
满腔青春热血,
一身书生意气,
火热的胸膛迸出一句
响彻云霄的誓言:
“到农村去,到边疆去,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这誓言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时空中激荡,
气壮山河,感天动地!

送行的亲人还在挥舞着双手,
列车已经拉响出发的汽笛。
车轮开始转动,
站台沸腾了,
一张张稚嫩的脸一齐扑向窗口,
亲情像打开闸门的洪水,
波涛万丈,一泻千里。
时间和空气仿佛已经凝固,
言辞在真情面前变得苍白无力。

家乡已经远去,
亲人已经远去,
北京已经远去……
奔驰的列车,
满载着我们的希望与梦想,
满载着我们的豪情与稚气,
风驰电掣,一路东行,
奔向那片遥远、陌生的土地。

 

         二

多少年前,
那里曾是一片苍凉的荒原,
地广草深,野兽出没,鲜有人迹。
说起北大荒,
人们总忘不了那句耳熟能详的歌谣:
棒打狍子瓢舀鱼,
野鸡飞到饭锅里。

原本这片土地还会继续酣睡下去,
也许还有无数个也许……
时间定格在一九五八年的一个早晨,
十万转业官兵浩浩荡荡开进了这片沃土,
拖拉机的轰鸣声打破了千年的沉寂。
十个春秋,十个冬夏,
风餐露宿,冰摧雨凄。
荒原变成肥沃的良田,
老军人的脊梁却已开始弯曲。

曾几何时,
黑土地迎来了新的儿女,
屯垦戍边的口号声震天动地。
北大荒吹响了第二次创业的号角,
兵团战士给这片热土
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

我们到达连队是在一个漆黑的夜里,
提着昏黄的马灯,
我们一脚高一脚低。
连队安排我们住在种子仓库,
一明两暗三间房,
男同学在东,女同学在西。
一张苇席划分男女世界,
中间的大房子存放工具和行李。
躺在土炕上仰望夜空,
初来的新奇赶走了乡愁和睡意。
东西两个世界一夜欢声笑语,
直到满天星斗隐入黎明的晨曦……

起床的哨声把我们从睡梦中惊醒,
初到黑土地的新鲜劲儿很快被繁忙代替。
    向右转向左转,
      立正稍息;
    齐步走正步走,
      投弹射击。
    扛麻包收秋粮,
      挑水烧饭;
    搧房草修火墙,
      和泥托坯。
就这样,我们从学生变成了劳动者,
一个伟大的群体,
开始了新中国历史上最不平凡的经历。

那时候没有人知道什么叫夜生活,
连队的夜晚安宁静谧。
走十里八里看一场露天电影,
晚饭后拉拉胡琴唱两段“样板戏”。
女同学最怵夜里站岗,
神吹海聊讲惊险故事那是男生的专利。
这边炕上已经鼾声如雷,
那边炕上还点着油灯在打牌下棋。
最有震撼力的要数咱们的梦话大王,
先结结巴巴背了两句古诗,
喘口气又唱了一段京剧《红灯记》。
睡梦里最怕紧急集合的哨声,
忙乱中不是穿反了球鞋,就是错把裤子
当成了上衣。
点点灯火里,
    有友谊的种子在生长,
    有青春的爱恋在培育。
闪闪星光下,
    有思想的火花在跳跃,
    有浪漫的故事在演绎。

啊,黑土地的岁月啊!
有多少战天斗地的故事,
有多少可歌可泣的事迹。
不论是冒着大雨抢收小麦,
不论是森林救火烧焦了棉衣。
打草,伐木,运砂,
燎荒,播种,锄地。
    过去,现在,未来,
    爱情,事业,友谊。
当然有痛苦和烦恼,
当然有彷徨和愁绪。
生活不光是鲜花和白云,
总会有遗憾和失意。
我们没有悔恨,
我们不会叹息。
黝黝黑土地上,我们付出了诚实、勤劳和汗水,
漫漫荒原里,我们收获了智慧、正直和勇气。
我们用双手换来了一个个丰收,
我们把青春年华融化在一个个丰收里。


      三

冬去春来,斗转星移。
我们循着岁月的阶梯重新走回过去。
这段岁月是一串脚步,
大的、小的,深的、浅的,
沾着北大荒的春泥。
这段岁月是一群笑脸,
男的、女的,胖的、瘦的,
映着兴凯湖瑰丽的晨曦。
这段岁月是一部历史,
苦的、辣的,甜的、酸的,
记述着你我他真实的故事,
这段岁月是一条长路,
弯的、直的,宽的、窄的,
连结着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崛起……
          
四十二年前的今天,
那是个火红的日子,
那是一段永久的回忆。
我们有理由相信,
历史不会尘封千百万知识青年的业绩,
祖国不会忘记上山下乡的壮举。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不仅创造了历史,
创造了文化,
而且创造了知青自己。
四十二年过去了,
我们可以自豪地告诉世人:
我们无愧于父母,
无愧于历史;
我们无愧于社会,
    无愧于祖国;
我们无愧于党,
    无愧于人民。
我们无愧于知识青年的响亮名字,
我们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群体。

让我们把光辉与自豪揣在心里,
让我们用回忆点燃永不熄灭的火炬,
让我们用真诚托起明天的太阳,
让我们的未来更加辉煌壮丽。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