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书海拾贝

熊召政:一个国家最怕失去英雄和君子的土壤

时间:2015-10-18 08:52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447次
曾有智者这样总结当时的社会:‘黄口小儿旦习歌舞,斑白老人不识兵器。’整个国家没有英雄之气了,一旦英雄谢幕,小人就会粉墨登场。这就是北宋亡国的真正原因,不是女真的铁骑厉害,而是我们的腐败使兵不思战。

 


 


      “不是女真的铁骑厉害,而是我们的腐败使兵不思战”


      继获得过茅盾文学奖的著名历史小说《张居正》之后,作家熊召政历经10年对古战场的考察和对史学资料的研磨,再出新作《大金王朝》。10月17日,本书第一卷《北方的王者》在首都博物馆首发,熊召政带领媒体及嘉宾观看辽金文物展并加以讲解,借此表达出他对这段历史的看法和反思。


      “北宋当时的GDP在全世界无与伦比,还有很多发明创造,比如《清明上河图》中的无孔桥、宋徽宗发明的热水瓶。然而自1101年宋徽宗登基后,整个国家开始变得柔弱不堪,就连文学作品中苏东坡的英雄气也被李清照的‘凄凄惨惨戚戚’所代替,这种声音传递出的是奢侈、浮华、浅吟低唱。曾有智者这样总结当时的社会:‘黄口小儿旦习歌舞,斑白老人不识兵器。’整个国家没有英雄之气了,一旦英雄谢幕,小人就会粉墨登场。这就是北宋亡国的真正原因,不是女真的铁骑厉害,而是我们的腐败使兵不思战、将不思服务国家。GDP上去了就会强国的逻辑是不成立的,最强的是每个人心中都有英雄,国家才会强大。”熊召政表示,他深知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在娱乐发达、思考渐退的今天,写历史小说弥足珍贵的品质便是以史为鉴,为此他才想到要书写一部关于王者与亡者的家国启示录。


      他说写这部书的考证难度要比创作《张居正》时大很多,因为这不仅涉及一个王朝,而是包括辽、宋、金错综复杂的政权更替与外交策略,堪称一部“大三国演义”。为此熊召政付出了很多艰辛的努力,查阅浩如烟海的史料典籍之外,他还寻访了当年大金领土及重要的古战场,行程总计3万余公里,甚至因雨中登山时不慎滑倒受伤而留下了一道深深的疤痕。“像我去风陵渡大桥的那天,雪下得很大,几乎连人影都看不见了,我让陪同的人员在车里等我,独自在桥上走了几个来回,还撕了一片纸来测风速,以此推断骑兵过江的速度。俯瞰黄河时,我想象自己就是完颜阿骨打,在这种气候下该怎么渡江,怎么排兵布阵。作家必须要身临其境,只有这样,写起来才会有自信。”


      对于现在各种戏说历史的宫斗剧大行其道,熊召政深表忧虑,“有句古话说‘小人道长,君子道消’,如果我们都以小人这种勾心斗角的方式和心态来待人接物,必然有一天要自食其果。所以现在这些影视剧过分宣传宫斗,是引导观众形成一种不健康的历史观。一个国家没有英雄和君子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产生英雄和君子的土壤。在我看来,君子政治就像今天的法治社会,一切东西都要在一定的规范里运行,而不是影视剧里表现的后宫争宠、朝令夕改。”他还称这也是自己坚持创作严肃历史小说的原因之一:“已经有很多人在批评这样的戏说了,但我觉得光批评是不够的,你要参与进来,通过史学和文学并重的创作给人们提供一个更好的选择,这才更有意义。”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