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一直都是很自卑的,尤其是写专栏,看看版面上的其他作者,不是在谈文学,就是在掉书袋(请原谅我用了这么粗鲁的一个词),可是看看我自己,既谈不了文学,也没有书袋可掉。要说心里不急那是假的,可是急也没有用,书到用时方恨少,事到如今,终究只能力不从心。
我的朋友岑嵘,也就是在这个版上写“经济学笔记”的那位,有一次写了一篇讲考古的文章。我问他:“你最近是不是读了一本关于考古的书?”没想到他回答:“何止一本,读了十本都不止!”我心里咯噔一下,偷偷地算了算:我一年读的书恐怕也就这个数吧。像我这样急功近利,参加完一个饭局回到家就要贩卖十篇八卦文章的人,让我保持读十本书写一篇专栏的节奏,在下真的做不到啊!
记得很多年前,连岳写过一篇文章,原文我找不到了,但是印象极深,大意是说,他并不觉得读书本身是一件多么高级的事。读书不过是获取知识的一种途径而已,并非终极目的。如果有朝一日,科学进步到能够发明出一种药丸,把人类所有的智慧和经验全都浓缩在里面,吃下它,就获得了所有的知识,他觉得那才是真正高级的事情。我对连岳的观点深以为然。他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移动阅读器还没有开始普及,而今,当有些人对纸质图书的式微感到忧心忡忡,对实体书店的衰落感到伤怀不已的时候——我会觉得有那么一丝丝的矫情。试想一下,两千多年前,当纸张代替了竹木简成为书写工具的时候,那时的人们是不是也像今天这样,对新的阅读方式感到抗拒?
有点跑题了,我其实是想给自己找个托辞:读书少,也并不是那么可耻的事嘛!说来有意思,一年读不了十本书的我,最近居然也开始涉足出版业了,成了流水线上最底层的一名小卒。前两天我自恋地汇总了一下,发现了这两年我参与翻译的图书,竟然已达20多种,出书的速度比我读书的速度都要快了。当然,这20多种都是儿童图书,有些还是绘本——但不管怎么说,儿童图书也是书啊!
前不久看见报纸上做了一个专题,《人生第一本书》,我以为是讲童书的,心想儿童读物终于受到书评界的重视了。结果仔细一读,才发现讲的是扶植年轻人出版人生第一本书的计划。好吧,1999年的时候就有媒体预言:21世纪人人都可以成为作家。如今这个预言早就得到了验证:出书的人,真的比读书的人还要多。最近身边不止有一个朋友在打听如何联系出版社出书,有一些初为父母的朋友,更是谋划着把自己与孩子创作的涂鸦作品出版成绘本。
现在问题就来了:如果人们都热衷于出书而忽视了读书的话,那么每年出版的那么多书,都是谁在读呢?如果大家都急着赶着输出自己的观点,那么有谁还在心平气和地聆听别人的思想?
有一回我问我的朋友岑嵘:“你为什么要读这么多书?”他回答说:“为了吓人啊!”我又问:“那你为什么让你的女儿也读这么多书?”他说:“也是为了吓人啊!等她长大了,因为读了那么多书,把身边的男人全都吓跑了,永远也嫁不出去,这样她就可以永远陪着我这个老爸了……”
好吧,关于读书的问题,这是我听过的最奇葩的答案了。
(作者徐昕系外语教师,多家媒体专栏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