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文苑 > 文学园地

再游彼得堡

时间:2007-11-12 05:04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420次

 今天是“十月革命”纪念日,特贴此文。 

  虽然我曾数次去过彼得堡,可是每次都是来去匆匆,所以没能领略到这个被称为“北方威尼斯”的、曾于上世纪初发生过震惊世界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曾作为俄罗斯首都200多年的、并在其历史上起到过非常重要作用的、带着些神秘色彩的城市。
    彼得堡是俄罗斯联邦的第二大城市,位于波罗的海芬兰湾的涅瓦河三角洲。其地理坐标处于北纬60度,已经非常靠近北极圈。在这里,冬季有“极夜”现象,夏季有“极昼”现象。因此,游览彼得堡的最佳时节当在每年的6月至7月之间,如果能有机会在这段时间来到彼得堡,就不但可以饱览这座历史名城的人文景观,也可以欣赏到“极昼”的奇妙自然景象。所以,我一直盼望着能有机会在最佳季节去那里一睹它的风采。
    我这人好像有点傻福气,机会经于被我盼到了。1998年6月上旬,我奉命陪同一个小组去彼得堡,而且,这个小组在俄罗斯的公事都已顺利完成,到彼得堡的主要目的就是参观、游览。虽然时间较短,仅有一天多的时间,可我还是觉得自己很幸运,这真是“天助我也!”。我们一行四人于晚上八点多在莫斯科乘上火车,第二天上午九点左右抵达了彼得堡。
    总领馆一位李姓领事开车来接,一见面,我总觉得他眼熟,他说他也觉得我眼熟。上车后一说,原来他在驻白俄罗斯使馆工作过,我多次出差去过白俄罗斯,我们在使馆见过面,原来是老相识,这世界真小。
    为了节省时间,我们从车站直接去了景点,第一站到斯莫尔尼宫。斯莫尔尼宫始建于19世纪初叶,距今近200年的历史。“斯莫尔尼”源于俄语“沥青”一词,因为,这座建筑初建时是为生产沥青的工厂的厂房,后经改建,成为沙俄时代的贵族女子学院。其实,原来斯莫尔尼宫只是座三层的普通建筑,除了正门处在改建时新增建的8根大圆柱子和7个拱形门,使这座昔日的厂房有了点“宫殿”的模样外,其他地方并无特殊之处。再说,像这种风格的建筑在俄罗斯有很多。我不太懂建筑艺术,依我的意见,这座建筑之所以能够在世界上如此闻名遐迩,更多的应该是它在历史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它与震惊世界的重大历史事件并和伟人联系在了一起的缘故。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时,被称为“十月革命的司令部”的布尔什维克军事革命委员会就设在这里,列宁在这里下达了“向冬宫开炮”的命令,从此,揭开了“十月起义”的序幕。革命成功后,还是在这里,列宁起草和签署了《告俄国公民书》,向全世界宣布“一切权力归苏维埃”。列宁曾在这里居住和工作了4个多月。
    我们参观的下一站是“阿芙乐尔巡洋舰”。当汽车到达时,天上下起了蒙蒙细雨,刚巧此时舰上正在进行升旗仪式。军号声中,俄罗斯海军军旗在细雨中迎风升起。此时此刻真令人百感交加,不知俄罗斯人见到此情此景会有何感想?据说,舰上的升旗仪式已经坚持进行过数十年,既使现在苏联解体了,苏共下台了,然而,这个传统仍然保持着,一天也没有停止过。
    提到“阿芙乐尔巡洋舰”,几乎人人皆知,它是“十月革命”的功勋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就是从该舰发出的,是它在起义部队向冬宫发起总攻时打出了第一炮。而且,起义成功后,列宁亲自起草的,宣布“一切权力归苏维埃”的《告俄国公民书》也是从此舰上,通过该舰上的通讯系统向全俄广播的。在“二战”中,这艘英雄的战舰也立下过战功,当德军包围了列宁格勒时,舰上的部分水兵将九门炮拆卸下来送到城防前线,并参加了战斗,该舰在武器和兵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也积极坚持了保卫战,直到形势非常严峻时,才自沉水底,“二战”胜利结束后,才将其打捞出水,经整修后作为博物馆至今。
    然而,这艘著名的巡洋舰还有一段不太光彩的历史确鲜为人知,那就是当年,沙俄为了与日本争夺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利益,试图将东北地区从日本人的控制下抢夺过来,使东北成为它的“势力范围”而发动的一场对日战争,在历史上被称为“日俄战争”,这艘军舰就参加过1904年发生在中国大连旅顺口外的一场战斗。
    下面的项目是参观修建在芬兰湾海边的夏宫。我认为,夏宫最具特色的是它众多的、遍布各处的、形态各异的喷泉。据介绍,遍布在宫殿四周及其花园里的各种喷泉足有上百个,而且绝大多数喷泉都有雕塑,起有名字。比如说“象棋泉”、“海神泉”、“太阳泉”、“大力士泉”等等。还有个叫“惑泉”的喷泉群很有意思,虽然它没有雕塑,却构思巧妙,很有特色。它有数十个出水口,都隐藏在暗处,有的在草坪上被草覆盖着、有的在路边不起眼的小沙坑里、有的藏在假山石的缝隙里…。而控制喷水的机关就在某块摆在公园某处的大石头下面。平时,那些隐藏着的出水口是不喷水的,一旦有人无意中碰到了那块石头,也就触动了“惑泉”的开关,突然间就会有数十条水柱从各处喷涌出来,把毫无思想准备的过路游人吓一跳,如果躲避不及,就可能被喷洒一身水。不过,陪同我们的王领事告诉我们,实际上是有公园的工作人员躲在附近,暗中操纵喷泉的开关,以此来吸引客人罢了。
    据我了解,夏宫这块地方原是芬兰的领土,彼得大帝看中了这块地方,并且决心要把宫殿建造在这里。相对于沙俄,弱小的芬兰是能是敢怒而不敢言。为表示“公正”,更为掩人耳目,沙俄用另一块不毛之地与芬兰“交换”。于是,这块地方就“名正言顺”地成了俄国的领土。站在夏宫的海岸上向海上眺望,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岛屿,那里也是俄罗斯的领土,同样是当年沙俄从芬兰手里“交换”来的。
    历史上,沙俄与芬兰进行过好几次为争夺土地而进行的战争,大多以芬兰战败告终,而且沙俄曾对芬兰进行过长期军事占领,“十月革命”后,芬兰才获得独立。在“二战”中,苏、德大战爆发的前夕(1939年11月),斯大林意识到与德国一战是不可避免的,他可能是从战略角度出发来考虑,要求芬兰割让大片领土,遭到了芬兰拒绝。因此,在他的决策下,苏联向芬兰发动了非正义的侵略战争。苏联人认为,只需用三天就能完全征服芬兰,结果是付出了惨重代价,牺牲了100多万苏军士兵的生命,最终结局是停战议和,芬兰虽然还是割让出了大片领土,但却保持住了独立主权国家的地位。
    那个沙俄和芬兰“交换”来的岛屿后来是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的军事基地,在这个军事要塞里也发生过一起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十月革命”期间,那个海军基地的大多数官兵都倾向于革命,并积极参加了武装起义,为“十月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苏维埃政权成立后,为了解决新生政权的严重经济困难,颁布了“土地法令”,加重了农民的赋税负担,使本来已苦不堪言的农民生活更加“雪上加霜”,从而引起了广大农民的不满。波罗的海舰队的大多数官兵都是农民子弟,因此不满情绪得以在部队中迅速漫延,最终导致岛上的海军基地官兵发生了兵变。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毫不犹豫地派出以工人为主体的红军部队去镇压兵变,当时正值冬季,海面已完全封冻,岛上的叛军用炮击碎冰面,使得很多红军战士落入水中,被淹死、冻死,最后以3万多名红军战士的生命为代价完成了这次镇压行动。
    夏宫的宫殿里面自然是金碧辉煌、豪华无比,这种欧式的皇家宫殿和园林与中式的北京故宫和颐和园相比,具有完全不同的风格和特点,是属于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产物。这可是个非常专业的大题目,就凭我这枝拙笔岂能写的清楚?但是,若换个角度,把发生在这里的一些秘闻和趣事写出来,也能使本文“生辉”吧?其实,我在上边的叙述中已经这样做了。
    传说叶卡捷琳娜女皇是个性欲极强的女人,她为了满足自己的淫欲,同时又要对外界保密,保持自己在公众中的形象,所以就常常在深夜里,让她的侍臣在皇家卫队里挑选年轻、漂亮的小伙子秘密进入内宫陪她过夜。过段时间后,当她玩腻了这个小伙子后,就命人将他秘密处死,再挑选别的小伙子陪她。
    参观完夏宫,李领事代表总领馆请我们吃了顿午餐,饭后去参观冬宫。冬宫也真够大的,讲解介绍说,如果要把冬宫的每个房间、每个角落都走到的话,至少有24公里长度。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只好挑选重点的地方,走马观花地看一下。我们主要看了“中国馆”和收藏有达.芬奇本人真迹的两幅画作的展室。
    参观完“中国馆”,大家心里都不是滋味。那里的很多展品,包括一些十分珍贵的中国古代名家的书、画作品,都是参加“八国联军”的沙俄军队在当年侵略中国时抢夺来的,有些珍品还是故宫里的藏品。此情此景再次验证了“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
    两幅大师的油画都是有关圣子、圣母的宗教题材作品。画前拥挤着众多游人在争相瞻仰达.芬奇…这位世界级著名艺术大师亲笔所作的作品的风采。
    从冬宫出来,又去参观了一座大教堂和二座特点显著的著名桥梁,然后去浏览市容。彼得堡市由40多个大小不等的岛屿组成,市内水道纵横,由700多座不同造型的桥梁将各岛连接起来。这就是彼得堡被人们称为“北方威尼斯”的缘由。
    当我们参观完了所有计划里的项目后,已是晚上七点多钟。为了感谢李领事,我们在总领馆附近的一家台湾人开的中餐馆请他吃晚饭。晚饭后到总领馆的客房稍事休息。
    用点篇幅专门讲讲“极昼”,“极昼”也可称为“白夜”,是发生在地球极地的一种自然现象。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地球自转轴的南、北两端被称为极地,或极圈,极圈以内的地区,每年总有一个时期,太阳不落到地平线以下,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这个时期叫做“极昼”。按照地理学上的划分,北纬66度以内属于北极圈范围。彼得堡虽然不在北极圈内,可是已经十分接近。仲夏季节的彼得堡日照时间达20个小时,傍晚时分,在其他地方本该是华灯初上的时候,而这里,不肯完全落下的日头的余辉却久久映照天际。不知太阳公公为何对此地那么眷恋?就是不肯痛痛快快地落下山去,直到深夜十点多钟,他老人家的半张“笑脸”仍悬挂在西边的天际上。在短暂的黄昏之后,又开始了朝霞满天的黎明,大约在凌晨二点左右,刚刚落下去的红日再次冉冉升起。
    这真是自然界的奇迹!然而,这奇迹要是用来看看“热闹”,满足一下人类的好奇心还可以,可这“奇迹”并不适合人类祖祖辈辈已经形成习惯了的生活规律。所以,为了适应这种“奇迹”,居住在这里的居民家里都备有超厚的窗帘,到了该睡觉的时候,就自己制造出一个“夜晚”来。
    夜十一点五十五分,天仍然没有完全黑下来,景象就像其他地方的黄昏的样子。我们结束了对彼得堡突击式的短暂访问,登上了返回莫斯科的列车。

作者严涛  原黑龙江兵团北京知青 回京后在外交部工作,在一些国家驻外大使馆任外交官。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